12月24日,國家質檢總局公布了近期對液體乳產品質量國家監(jiān)督抽查結果,發(fā)現其中兩個產品的鮮奶黃曲霉毒素M1超標,其中蒙牛乳液(眉山)有限公司的250ml利樂包裝盒裝鮮奶黃曲霉毒素M1超標達140%。昨日凌晨,蒙牛集團在其官網上就此次黃曲霉毒素M1檢測結果超標一事向全國消費者“鄭重致歉”。此后,又稱強調“產品未流入市場”、“立即對該批次全部產品進行了封存和銷毀”。
此次被檢測出超標的蒙牛眉山工廠落成投產于2009年10月,上距三聚氰胺事件大規(guī)模曝光已有一年有余,距“蒙牛特侖蘇事件”曝光也有半年光景。如今事未過,境未遷,蒙牛在前兩次事故發(fā)生后才落成的全新生產基地,卻再次讓公眾和消費者大吃了一驚。
必須指出的是,黃曲霉毒素早在1993年,就被WHO定為“一類致癌物”的。因乳品的黃曲霉毒素污染主要來源是飼料,因此這項檢測早已是常規(guī)、例行抽檢項目。黃曲霉毒素M1超標達140%,令人懷疑這個廠生產合格乳制品的能力。
所以,公眾和消費者恐怕難以感受到乳企道歉的“鄭重”——如果真的有心道歉,真的把質量、安全問題看得“鄭重”,三聚氰胺和特侖蘇事發(fā)后,就不會再輕易出現黃曲霉毒素超標這樣重大的質量問題。
在“情況說明”中,蒙牛稱“將認真吸取這一事件的重大教訓,誠懇地接受國家有關部門和全社會的監(jiān)督,嚴格執(zhí)行國家和企業(yè)的各項質量和檢測標準,從每一個環(huán)節(jié)入手,切實把好質量關”。然而,類似的話,三聚氰胺事件后說過,特侖蘇事件后也說過。如果真的“認真吸取”、“嚴格執(zhí)行”,這一而再、再而三的質量安全問題就不應產生。
這次事件確實顯示了質檢部門食品監(jiān)管的效率。不過,這還不夠,有關方面還應加強執(zhí)法力度,用監(jiān)管和制度逼迫國內乳品企業(yè)說話算數,讓社會、公眾通過對產品質量的切身體會,重新樹立起對國產乳制品品牌的信心。